![]() |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THE CHINESE JOURNAL OF BURNS WOUNDS & SURFACE ULCERS 1997年 第2期 No.31 1997 |
|
腋部烧伤后疤痕挛绩分型及修复方式的选择 SELECTION OF REPAIRING METHOD AND CLASSIFICATION OF SCAR CONTRACTION TYPE OF AXILLARY SCAR POST BURN
[内容摘要]腋部深度烧伤后疤痕李缩常致肩关节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手术修复方式较多。作者依据疤痕的范围及李缩的程度将腋部疤痕李缩分成四种类型,分别列出各型修复的首选、次选的组织瓣,指导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最大程度地解除挛缩、恢复功能。 关键词:腋部 烧伤疤痕 修复 腋部深度烧伤后疤痕挛缩常致右肩关节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者可致上臂和胸完全粘连,肩关节功能完全丧失,所以腋部疤痕挛缩畸形的修复是烧伤后期康复治疗的重要内容。作者依据疤痕挛缩的程度和范围将其分成四个类型,指导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收到良好的临床疗效。 一、临床资料 1993年1月至1994年10月份共收治腋部疤痕挛缩病人43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9例,年龄 2—57岁;按疤痕孪缩的程度和范围将其分成四类: 1.单纯腋前或液后皱裂疤痕挛缩;2.腋窝处附近 疤痕挛缩;3.腋前后皱裂疤痕挛缩,但腋窝顶部不受累;4.腋窝完全闭锁。本组单纯液前或腋后皱裂蹼状挛缩病人18例。手术方式分别采用“Z”字形成 形术,连接“Z”字成形术或五瓣成形术予以修复;1例因腋后裂挛缩较重,行局部任意皮瓣修复。腋前后皱裂疤痕挛缩,但腋窝顶部不受累者10例,单纯前后皱裂分别行“Z”字成形术2例,分别予以游离 植皮3例。腋窝完全闭锁7例,行游离植皮4例,侧胸轴形皮瓣修复3例。手术效果均满意,术后辅以体疗、理疗和主、被动功能锻炼。 二、讨论 腋部深度烧伤后常困疤痕增生,孪缩致上肢功能降低,甚至完全丧失,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所以腋部疤痕挛缩的修复是烧伤后康复治疗的重要内容。由于疤痕的范围和挛缩程度不同,手术修复的方式亦不尽相同。腋部烧伤后挛缩可用游离植皮或(和)局部组织瓣来修复。不同于皮肤移植,由于疤痕侵及的范围不同,局部适用的组织瓣亦不同。作者根据腋部疤痕挛缩的范围和程度将腋部疤痕挛缩分成四类,指导手术修复方法的选择,列出其首选、次选和第三选择的组织瓣,最大程度地解除痉挛,恢复功能。第一类:单纯腋前或腋后皱裂的疤痕挛缩,如挛缩不严重,疤痕较柔软呈索状或噗状,周围有较多的正常皮肤,选择“Z”字或连 续“Z”字成形术修复,方法简单,效果好;如疤痕范围较大,孪缩严重,用“Z”字或连续“Z”字成形术,不 足于修复缺损时,可选用腋前(后)局部任意旋转皮瓣,但不要影响腋窝顶部及后(前)皱裂;以筋膜皮 瓣或轴形皮瓣修复明显过分而浪费,只在挛缩特别 严重且疤痕分布广泛无法以“Z”字成形术或局部任 意皮瓣修复时,方可考虑选用。第二类:腋窝处疤痕 挛缩不侵及前后皱裂,该类较少,因腋窝顶部比较 隐蔽,且有腋毛保护,深度烧伤较少,如腋窝顶部疤 痕较少甚至无疤痕,孪缩是因上臂和侧胸部疤痕牵拉所致,往往成索状或残状,以“Z”字成形术或“五 瓣成形术”修复即可;如窝顶部疤痕较广泛,首选腋前、腋后局部旋转皮瓣,皮瓣尖端钝圆呈舌状,避免 过尖或分离过广,以免造成皮瓣尖端血运障碍,如皮瓣不能完全覆盖皮肤缺损区。皮瓣上下辅以游离植皮,这样即使皮片有些挛缩,但因皮瓣可被动拉宽,远期疗效亦比较肯定。第三类:腋前、腋后疤痕挛缩,而腋窝顶部不受累或较少受累,该类病人有时仅能在腋部疤痕挛缩的表面见到一小孔,疤痕切 开松解后可见到窝顶部带毛的一片皮肤残留,其意义颇为重要,在修复过程中应予保留,因它可保持 腋窝顶部处于正常位置,在皮瓣转移过程中又可起桥梁作用。该类病人疤痕松解后,前后皱裂均有较大的皮肤缺损,很难用一个带血管的组织瓣来修复,可分别以局部皮瓣封闭或游离植皮。第四类:腋窝完全封闭,多见于大面积深度烧伤病人,“Z”字成 形术或局部任意皮瓣修复实难奏效,多以轴形皮瓣 或游离植皮予以修复;对于疤痕仅局限于腋部,而腋后、侧胸为正常皮肤者,应首选轴形皮瓣修复,以胸外侧动脉或胸背动脉的皮支为轴心血管形成的侧胸皮瓣或背阔肌皮瓣、带血管的肩肿区皮瓣修复,手术方法简单、安全、可靠,血管带不必完全解剖出来,旋转90度即可使皮瓣到位,且术后不需夹板或石膏外展固定,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手术效果好。如疤痕分布广泛,孪缩严重,周围又无正常皮肤可利用者,只得予以游离植皮,尽可能给予大张中厚皮移植,如皮源极度紧张,亦可用网状植皮或邮票植皮。打包包扎,上臂固定手外展位,皮片成活后尽早牵引或功能锻炼。 腋部烧伤后疤痕挛缩修复方法较多,根据疤痕范围及挛缩程度有选择地利用各种组织瓣,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最大限度恢复病人的功能。 |
上一页 | 目录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