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科技:徐荣祥:解读"生命之迷"的科学家

2004年-08月-25日 来源:网易科技
载文2003年12月上旬,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约翰·苏尔斯顿爵士乐观地预言,如果能够从基因层面破译“生命天书”,那么人类理论上可以实现真正的不朽。

解读“生命之迷”

“人类的生命延续是人体组织器官中的潜能再生细胞,及时不断的增殖补充已凋亡、退化、损伤坏死的组织细胞,以维持其组织架构和功能来实现的;人类组织器官中的再生潜能细胞,是在组织器官发育形成的各个时期,由原始和多能干细胞增殖时产生的。这些细胞以普通细胞形式参与组织器官的架构和功能形成,与增殖的干细胞形成的组织共同组合成器官。当组织器官的细胞凋亡、退化、损伤坏死时,这些潜能细胞原位启动自身增殖的功能,再生复制新的细胞,来及时补充器官中的细胞、组织、功能空缺,从而及时恢复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保障器官组织功能的持续,人体所有器官的这项功能发挥正常,人体就能维持整体生命的平衡,实现其健康长寿;如果某一器官或组织的这一功能不能发挥或低下,某器官或组织就会产生疾病。这就是人类生命的奥秘”。近日,徐荣祥教授在接受采访时,再次重复了这一惊人论点。

徐荣祥介绍说,在人体发育、成体的过程中,原始和多能的干细胞在增殖分裂的同时,还产生不再继续增殖而具有增殖再生潜能的细胞。这些细胞在各组织器官的发育时参与形成各组织器官,以普通细胞形式存在于组织中;在人体形成后,随着机体的代谢和功能发挥,组织器官中的功能和架构细胞在不断地凋亡、失去生命。此时,这些组织器官中的细胞空缺,则由潜伏在组织中的潜能再生细胞及时再生复制同种细胞以补偿其空缺;从而维持了组织器官功能和生命的平衡;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人类的生命就是组织细胞不断死亡和不断再生的动态平衡。

为了破解这一生命之迷,徐荣祥教授首先对他已完成的皮肤器官原位复制工程进行了细胞组织学动态研究,寻找出皮肤器官原位再生的规律和调控生命的物质,而后将这一过程绘制成图谱(2001年6月已公布);而后研究最小生命体-细胞与周围细胞和组织液、血液环境的共生关系;发现,在“观察细胞”的周围细胞产生损伤后,组织中的“观察细胞”则产生增殖的再生反应,但当周围再生环境处于非生理状态和某些物质缺乏时,“观察细胞”的增殖反应停止。如果能始终保持“观察细胞”周围的生理生命环境及提供足够的生命再生物质,“观察细胞”可持续增殖分裂,直至补全已坏死退化细胞的空缺。为了再现这一过程和进一步确定再生潜能细胞的存在,徐荣祥教授又设计了体外复制组织器官的实验方案,直接观察普通成体组织细胞能不能变为具有增殖能力的再生细胞,以及这些增殖细胞能不能和干细胞一样最终形成正常的组织器官。实验结果表明,在成体细胞中有少部分细胞呈现了干细胞的增殖能力,大多数组织细胞不具备增殖的能力。但这些具有增殖能力的细胞和干细胞一样,最终形成组织器官。这一实验结果,不仅在胃肠粘膜中呈现,而且在胰腺、肾单位、骨髓、神经、胸腺、毛囊、心肌、肝组织等包含三个胚胎层组织器官的复制中再现。这一生命科学的重大发现和发明,不仅仅是实现了世界生命科学家提出用干细胞复制器官的梦想,而且他重复了器官生命的再生过程,破解了人体生命延续的秘密,使生命科学的研究跨越再生器官移植梦境,直接跨入重建组织器官生命的生命延续应用研究领域。